散文欣赏 | 谢志辉《大声歌唱》
来源: | 作者:谢志辉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16 | 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大声歌唱

   

谢志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公园的小树林里,有许多退休老人自行组成的音乐小团体,三五成群,或是七八人一帮,有的水平高点,有点水平一般,但都感觉良好,各自为美,吹拉弹唱起来很是热闹。

前几天,我去公园散步,被一个小合唱团中的一位老头吸引住了。他站在合唱团外围的台阶上,一边打着拍子,一边引吭高歌,老人一脸沉醉,那架势,仿佛乐队就是为他服务的。

可事实是,这位老人穿着寒酸,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不但黧黑,而且胡子拉碴,很是邋遢。从放在他身边的两个编织袋可以看出,他是个捡垃圾的,他的脚边,就放着几个踩扁了的饮料瓶和易拉罐。这个捡垃圾的歌者,显然是个“编外人员”,与合唱团并无关系。他的唱法是那种老式的唱法,像民歌又像美声,嗓音还算不错,只是其陶醉的神情和其寒酸的衣着很是不配,看上去有几分滑稽。因此游客们都停下来围观,议论纷纷。我身旁一位时髦的女郎鼻子一哼,用嘲笑鄙夷的神情对她的男友感叹道:“天啦——都捡垃圾了,还这么陶醉!”

女子夸张的说法,倒是说出了众人心里的疑惑。只是,在我听来有些不舒服,捡垃圾怎么了?捡垃圾就不能唱歌了?谁规定了穷人就没有穷开心的权利?

回家后,我向母亲打听那位捡垃圾的歌者。母亲说,这老头,她知道。起初,因为穿着破旧,各个团体的大爷大妈都对他颇有微词,觉得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唱歌有些掉价。但因为是公共场所,似乎也没有什么正大光明的理由可以把他赶走,大家也就睁只眼闭只眼,由他去。既然他爱唱歌,那就让他唱好了,反正谁也不认识他,让他陶醉陶醉也不损失什么。


母亲说,那老头的确是懂音乐的,他听得出哪家的二胡拉得好,哪家的手风琴弹得好,他是自由人,不受谁的约束,哪家水平高,他就往哪去。时间一长,这老头倒成了试金石,他去哪里,就说明谁家的水平高,人气旺。渐渐地,这位爱唱歌的捡垃圾的老头,也就成了江边公园里的“一大风景”。

“生活是需要对比的,”母亲说,“人有贫富贵贱之分,但心灵是自由无疆的,那位捡垃圾的老头,生活境遇如此寒酸,尚爱好唱歌,且勇于歌唱,我们这些拿退休金衣食无忧的人还有什么值得抱怨、喋喋不休呢?是不是更该珍惜,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,从从容容呢?”

几天后,母亲从公园锻炼回来,高兴地对我说,她特意和那个捡垃圾爱唱歌的老头聊了一阵,算是简短的采访。那老头,厉害着呢,以前是某中学的教师,后来辞职去南方,挣了不少钱,只是天有不测风云,妻子和儿子都因病早早离世,把整个家给掏空了,他孤身一人,却没被打倒,也是因为乐观。说起来,国家有低保,基本生活其实可以保障,他出来捡垃圾,也算是跑跑路活动活动筋骨。他说:“人总不能把自己憋死,总得往开想,朝前走,寒酸归寒酸,该唱歌还是要大声歌唱。”

老人的这句话,即便是出自母亲的转述,我还是感到了某种豁达的力量。



作者简介:谢志辉,中华诗词学会会员、中国新诗协会会员、北京诗词学会会员,在公开媒体发表诗歌1000余首。



新闻
更多
更多